谢墨凛: 竖线

2022. 09. 09-10. 29

谢墨凛在北京公社的第四次个展《竖线》(Vertical Lines)在北京公社正式开启,展期将持续至10月29日。本次展览呈现谢墨凛在过去三年间的探索成果,这也是艺术家在过去十余年时间中持续在“人与机器协作绘画”这一领域工作的一次深入推进。“竖线”这一主题源于本次展出的所有画作共享的基本结构,一种能带来坚实与稳定感的形式。

 

具体而言,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基于基本结构之上多条线索的推演:在由单层彩色颜料组成的《彩条》系列中,谢墨凛以突出物质性的方式回应着这一存在于艺术史中的相似结构;在《悬刀》系列中,异形锯刀以不触碰操作台面的方式做直线运动,在铺开的两层或三层的色彩结构上探索或密集或疏朗的节奏关系。当艺术不再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或是现有图像的形变,对谢墨凛来说,贯穿其路径的一直是与自然造物并行的创造机制。在其间,力量、规律、物质、结构、变量与艺术经验皆在进行更细致的调度与综合,艺术家始终坚持独立自足的艺术形式。凝视这些画作将带我们进入精微多变的动人之境。


艺术家创作札记

文/谢墨凛

 

1,关于物质性

 颜料的物质属性各有特质,对它们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和运用是工作中令人着迷的部分。油画颜料与丙烯相比更为浑厚浓郁,其反射的光感在绘画材料中是特别迷人的。丙烯溶于水、易干、好清洗,最早估计是作为油画的替代品被生产出来,但实际上它和油画的特性差别很大,尤其是在有厚度的使用时。在《彩条》和《悬刀·敦煌》中,相同系列使用相同工具的情况下,我分别用丙烯和油画去试验和创作,能感受到它们不同的物质感,以及由不同载色剂(水性和油性)造就的色彩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美感。彩色直条的画面形式在上世纪美国和英国的色域绘画及欧普艺术中已经出现,但多以平涂和较稀薄的质感为主。而我的《彩条》系列中无论是丙烯媒介剂还是油画,都赋予彩条以物质感。其中由于丙烯媒介剂的半透明性,颜料稀薄的地方会露出画布,形成细细的白线,起到间隔色彩和平衡节奏的作用。由于材料特点而自然产生的白线成为画面形式的重要部分,就好像音乐中所说的重要的是音符之间的间隔时间。

 

2,关于绘画中的层

绘画中物质颜料的叠加产生层与层之间隐与显的关系,是绘画语言的重要魅力之一。这也是我一直想在画面中有所突破的方面。《悬刀》系列中,发挥机器的精确性和控制力,加上对工具的改造,可以对多层湿的颜料进行精微的操作,使处于不同深度位置的色彩间发生交错、融合和延展,使得肌理结构更为丰富微妙。很多超出预料的画面效果、覆盖和显露的关系只有在实践中被获得,很多时候具有不可重复性。这也使我确信实践与生命之间不可分的关系。

 

 3,关于色彩和节奏

 敦煌壁画中线条和色彩的组合一直深深吸引着我,其绘画美感是古代匠人们在对形象的深刻把握之上的自由抒发,而我通过我的“笔”同样能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线条与结构。《悬刀·敦煌》系列中的很多色彩组合参考了敦煌壁画西魏和唐代的配色,我非常希望以我独特的方式将敦煌带给我的启发延续下去。刀具在多层颜料上进行双重方向的运动,从而形成色彩之间有动势的交错。交错与反复的节奏感也是从敦煌壁画中受到的启发。白色作为彩色之间的间隔,这样在物质的运动中会形成彩色和白色间的自然过渡,也是一种精密计算之下的“自由抒发”。 《悬刀·竖线》系列中我使用渐变色或对比柔和的色彩组合。

 

 4,关于结构

 画面的尺寸并不是随意制定的,局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整体结构。《悬刀·敦煌》中,由于处于顶层的色彩变化比较大,较小的画幅可以突出局部结构中的动势和肌理。而在《悬刀·竖线》中,柔和的色彩过渡突出了竖线的形式感,大一些的画面可以增强坚实稳定感。在多层颜料的复合结构中,相对统一的底色,可以使顶层的彩色节奏更醒目,加强结构感。这是经过多次调整慢慢摸索得出的形式,在这种调整和摸索的过程中,我对无与有、空与满、细与粗、单纯与繁复、简单与丰富等对立统一的古老哲思有更多切身体会。总的来说,机器的运动(施加于物质的力)、绘画工具、整体结构、色彩的排列与组合等,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纠缠、密不可分的。如果这些信息缺失了内在的统一的逻辑关系,那么画面将是松散无力的。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