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数字创意与生态文明”为主题,旨在思考全球疫情影响之下的人类命运,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共建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如何共存、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如何融合发展。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七大展览将在三个展区相继开启。北京公社艺术家胡晓媛、马秋莎、尚一心的作品分别在不同的策展单元中呈现。
正在展出 What's On
-
无尽的交谈
The Infinite Conversation
策展人:朱朱
展期:2022年12月30日-2023年03月12日
地点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
艺术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无数种形态的交谈:艺术家与自我、与他人的交谈,与艺术史、人文领域以及众多学科的交谈,与自然、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谈,同时也是一场有限与无限的交谈,而伟大、赤诚的艺术作品能够穿越不同的年代、背景和局限,与后世的心灵形成直接的、精神性的交谈,能够为人类社会开启更好的、甚至全新的相处模式带来启示。该展览的主题与结构由三个章节构成。
胡晓媛在《草刺》系列中使用了更多元的材料,将旧木质日常物的局部、或形态异状的原生木料截面以生丝包裹,再细细描摹其上的木纹路。这些经过她覆以绡、并用墨描画后的木头最终被安放在废弃的旧铁架上或大理石上。在胡晓媛看来,木、石和使用过的生锈的铁架都是时间性、过程感在自然的消耗状态下制造出来的“常物”,而她在向这自然臣服的同时,又在一笔一画地描摹中向其间隐隐注入了“自我”的意志。整个过程透射着个人与自然法则之间的对峙与共生关系、以及隐藏其中的“悄然的平衡”。
尚一心按照规则的间隔距离让个头差不多大、但形态各不相同的石头借由长短不一的细铁杆支撑于墙面上。从墙面的正前方看,石头们构成一个规则的方阵,而从墙的侧面看,整体上则呈现高低起伏不均的状态。借助手电筒的光“观看”每一颗作为个体的石头,艺术家以手工的方式记录下影子。换句话说,墙上的剪影是曾经在墙面上出现过的作为事实存在过的影子的描摹与拷贝。同时,被描摹出来的影子从控制它的光中脱离出来,从时间中摆脱出来,它成为了记忆中的影子。影子的平面、透明、不确定、虚幻与石头的立体、不透明、确定、实在形成视觉上的对比。
正在展出 What's On
-Z
正在展出 What's On - 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
Beijing Romance: Visivle Memories and Imaginations
策展人:房方
展期:2022年12月30日-2023年03月12日
地点 :北京友谊商店
浪漫,也称罗曼蒂克,据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一个现代汉语词汇。浪漫有多少种,浪漫是什么样儿,浪漫可否被定义、有没有固定模式? 本展的初衷是从散乱的美术史篇章里,查找出不同代际、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艺术家,将他们完成于北京的作品汇聚一堂,并冠之以浪漫;这既是对浪漫的一次反刍,又是对北京的再次审视: 这座1949年更名的伟大都市,保有多少可见的浪漫记忆与想象?
马秋莎的《拥抱》拍摄于中国国家跳水队训练基地。影像的主角是一群为未来选拔出来的青少年受训者。被拍摄者们以认真的、努力的姿态掠过画面消失在镜头以外。个体下落的瞬间被放慢,悬浮在空中的局部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仿佛在努力的迎接即将坠落之下的未知世界。
在本次北京艺术双年展中,艺术家梁远苇呈现的是她对其从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之初,创作的《与实验艺术家的谈话》这一作品的复刻。艺术家的这件早期作品呼应着她对“严肃”与“庸俗”之间辩证关系的持续关注与探索,宏大的话语机制与庸俗的日常装饰物在意象上产生了置换,从而让作品的意义在割裂感中生成。作品中的书是艺术家当年手边正在看的,于1992年出版的《与实验艺术家的谈话》,在九十年代初这本由陈侗、杨小彦选编的外国艺术家访谈录曾被视为当代艺术的“金科玉律”而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