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苇: 石榴

2013. 03. 21-05. 18

北京公社荣幸地呈现梁远苇最新个人项目“石榴”。此次展览是艺术家继 2010 年“金色笔记”之后在北京公社的第二次个人展览。 此次项目由艺术家始自于2011 年的同名纸上作品《石榴》、展厅墙面上的色块绘画以及其创作于 2004 年的油画作品《意义》构成,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艺术家在创作中最新的思考。


展览主要围绕“控制”与“失控”展开线索。在《生活的片段》、《金色笔记》等为人熟知的油画作品中,梁远苇一直在通过严苛、细密的控制来达到她要求的准确性 |“每一个局部必须精准衔接。每一个局部的色彩变化和元素在重复中的变形,推演出下一个局部的面貌”。虽然她也认为“因为目的是精准,失控反而会更鲜明”,但《石榴》这件纸上作品在时间中发生的物理性状变化,让艺术家对“失控”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体会。


2011 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梁远苇以口红为颜料绘制了一系列纸上作品。她将纸张揉皱成团再展开来,然后根据自己对褶皱、阴影和色彩关系的理解,将不同色调的口红填涂在这些带着随机折痕的纸上。这些画面在刚绘制完毕时明艳动人,像汁液饱满的石榴一般晶莹璀璨。一年多过去,艺术家发现绘制在纸上的口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但这个超出她预期和控制的变化给画面带来了一种新的秩序,每个色调在这个新的秩序中重新获得了一种“失控”后的和谐。这次展出的《石榴》纸上绘画中,还包括梁远苇以同样的方法新近绘制的几张。它们被紧密地布置在展厅的同一面墙上,在时间的结构中产
生出新的“渐变”与“统一”的关系。


绘制于展厅三面墙上的色块是对“失控”的展开。自然规则作用于纸上的口红图案,拓展了原先单纯对色彩的模仿,产生出微妙而丰富的新增色。梁远苇邀请了一位设计师朋友通过肉眼对新增色彩进行辨别,并用色彩系统理论将其定义为数值,交由打印店印制成色卡,再将这些色卡交给调制涂料的工人师傅以此为依据进行调色。艺术家规定好了色块的尺寸与数目,请画廊工作人员将它们重新排列组合,再由两位朋友挑了两对色块,放大,模仿绘画与墙面的空间结构 '' 挂 '' 在墙上。在这一系列控制与失控,理性与感性的转换中,艺术家不可避免地在失去她曾严苛要求的过程中的“精准对接”。


展厅西侧的墙上悬挂着梁远苇绘于 2004 年的一组油画作品 |《意义》。艺术家将锡纸团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对其进行色彩关系的分析,并试图通过这种形式表达来达到“意义”。但展览的其他构成部分(色彩发生变化的纸上作品及墙上通过一系列的“失控”得到的色块组合)无不在提醒着一种超越于单个个体判断之外的“意义”或逻辑的存在。艺术家希望通过几个元素的并置及关联将她最初关于视觉逻辑的思考引入到更为宽泛的对于“意义”的思考中。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