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社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11年2月27日到2011年3月20日开启群展"建筑形式",参展艺术家为李尤松、唐晖、马秋莎。本次展览将是我们2011年的首展,包括了3位艺术家最新的10余件绘画作品。
“建筑形式”看上去是一场旧形式的复活运动,但实际上却是艺术家在不断面临未来挑战中的一次休息,他们重掘过去和记忆、将之演化为一场形式练习,而艺术的再生或许就在类似反复的实践和练习中产生。这里的“建筑”从词性上讲更偏重于陈述对形式感的“建构”。李尤松和唐晖都在作品中塑造了虚幻的建筑物和场景,这些存在于艺术家想象界的画面是对宏大叙事的致礼,马秋莎则在对现实生活环境的摹画中找到了抒情的落脚点。李尤松和唐晖都生于上世纪60年代,马秋莎生于80年代,这一年龄跨度及作品面貌上的不同倾向也从侧面反映了两代艺术家在关注点和出发点上的迥异与共通之处。
李尤松的作品在整体构图上具有一种精心安排的形式感,并有对巴洛克风格的明确倾向。图示中对理想建筑和场景的形式化呈现,体现了艺术家对一种更加崇高的、精神性的、集体性的信仰的追求。李尤松在作品中塑造的情景是一种“巴洛克式的社会主义”,带有激情的、动感的、积极的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十分纯粹而理想化的时期,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精神内核是空洞的,但是却剥离出一种单纯的形式感。李尤松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曾在北京公社举办个展并参加多次群展。
唐晖自2009年起开始创作《广场系列》,这一系列中“理想中的建筑”和“纪念碑式的人物”交织成一个超现实空间,肃静和凝重的气息以及有关英雄主义的联想在素描灰调的叙述中产生历史感和距离感。画面中造型奇特的建筑,乌托邦式的场景与卡通化的人物怪诞而协调,提示着崇高精神的存在。唐晖生于1968年,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曾在上海双年展、纽约、英国伯明翰和意大利特尔尼的美术馆展出。
马秋莎本次所展示系列的创作始于2010年初。作品中的北京老建筑所带来的情绪和联想长期留存在她的记忆中,并不可避免地发生性状上的变异,这些变异以不相关物体在画面环境中的错置而发生。对镜面纸的拼贴使用与马秋莎之前的录像实践相关联,不同角度的光感的变幻提示着昼夜和时间的交替流逝。在她的作品中,私人化的情感以泄密般的方式流淌在建筑的公共性中。马秋莎生于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及美国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2009年曾在北京公社举办个展,作品曾参与过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群展“No Soul For Sale”,也曾在佩斯北京、悉尼UTS画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