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荣幸地宣布,王礼军在北京公社的首次个展“王礼军:峙——持”于6月11日开幕。在后疫情的语境中,在我们对赖以生存的日常经验重新开始密切关注之时,在我们试图弥补被打破的平衡之时,王礼军的这组新作指向着更隐而不发的解读空间。如王礼军本人所说,“倘若寻找平衡意味着在某种不自然中竭力达成自然,那雕塑本身即是在呈现一种虚假的自然”。
在该展览中,王礼军延续他以物我关系为出发点的实践,持续探索创作者的身份与物理材质、及被放置的场域间的关系。具体而言,王礼军关注并使用的材质,其不被显性察觉的、幽微之处的习性——如多层板以经人工矫正后形成的横竖交错的木纹与天然木材的张力形成对峙又达成互补,是与艺术家解读并反思的日常经验互相对应又互为阐释的。
“自”作为匍匐在“峙——持”中的脉络,既可被视为叙事出发点,也可被作为作品形态的主骨架。倘若《自持》与《自证》分别在互为对仗的形态中勾勒出了第一层的平衡关系,那《自重》与《自在》则是将胶合板的物理形态进一步拉伸,使其固定又稳健的线条与樟木在更立体的维度中达成拉扯。在《自决》中,两块胶合板既紧密相连又形成分歧,靠着两边的柏木与钢丝绳的作用力保持在悬而未决的状态。无独有偶,看似由分离的木块构成,而实则源于同一块木板的《自明》也在对峙的关系中谱写表面的和谐。若以上作品均在隐性的撕扯中竭力达成着平衡,那与其形成呼应、递进、甚至相斥的,则是位于展厅深处的《自白》。在这件作品中,王礼军不仅以白色石膏效仿樟木、胶合板、以及将其二者牵连的钢丝绳,更效仿着其余作品中那竭力达成平衡状态的意图,在试图安置借由艺术家之手达成的平衡之时,也指向着平衡的无从安放。
综上,王礼军呈现的不再只是雕塑创作范畴中可被人工调控的物理平衡,也不止于对疫情尚未褪去的日常经验的偶发思考,而是以材质的属性为切口,时间,空间,重力等物理因素为辅助,在聚焦雕塑的平衡状态之余,持续审视着后疫情语境中我们竭力追求平常的意念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