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标志了张大力艺术实验中的一个新项目的起点,通过系统调查照片的修改和所使用的方法,反思中国现代视觉文化的机制。
自从照相技术在19世纪中叶被发明并被广泛地运用到新闻、广告、艺术以至于普通人的生活中,它超越了以往所有模拟现实的美术手段,甚至取代了现实,以摄影图像构成了作为认知对象的现实世界本身。虽然研究摄影史的学者不断提醒我们这种取代和构成的人为性和功利性,但是当我们看到一幅照片的时候 --- 特别是在看到所谓的“新闻照片”、“历史照片”和“私人照片” 的时候 --- 我们的直接反应仍然是:这是真的,这是我。
一幅照片不但在其原始形态中已经含有特定的文化取向和拍摄者的目光,它的洗印过程更给人们提供了干预和改造产现实的极大可能性。政治评论家们已经指出了世界现代史中出于政治目地对照片的屡屡篡改,张大力的调查使我们看到这种篡改并非偶然个案,而是官方摄影的一个基本和内在的机制。其所改动的对象不但是老照片或领袖肖象,而且也包括新闻摄影和群众场面。经过改造的图像不但重现造就了历史事件和英雄形象,而且也提供了认知现实和“人民”的基础。它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记录真实的世界,而是在纪实的口号下推广某种“精神”或意识形态。
张大力所收集和整理的图片反映出若干改造照片(即改造现实)的方法:(1)取消照片中的特定人物;(2)置换照片中的人物;(3)框定局部,取消形象的上下文;(4)改变背景,突出中心人物或主题;(5)增设或取消道具和细节;(6)对中心形象加以“提高”和润色; (7) 改换或增加照片中的文字部分,给予画面以不同的或加强了的主题。这些方法常常结合使用,其目的有多种,有时是直截了当地政治性的,有时则是带有“艺术性”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理想的画面。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这些方法都必须与绘画相结合:被取消人物或背景所留下的空白必须填满,毛泽东眉间的一丝皱纹也可以被细致地抹平。仔细对比这些图像,我们常常被修改者的苦心和技术所惊讶甚至感动。
张大力的这个调查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揭露这些现象,而是在于引导我们去考虑两个更深远的问题。首先,我们开始认识到对照片的修改并非仅仅局限于政治宣传。实际上,类似的篡改被全社会所接受和采用:我们每个人都被更理想的、“升华”了的自我形象所吸引。翻出家中的全家福老照片,它们的底片上总会有照相馆做的细致“修版”;而当今在电脑上改动形象、增益背景更是手到拈来、司空见惯。政治文化中对照片的篡改因此绝非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有着一个巨大的群众性的文化和心理基础。
第二个问题所牵涉的是这一政治视觉文化和“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及文艺理论之间的关系。根据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郭沫若提出了"真正的(革命)文艺是极丰富的生活由纯粹的精神作用所升华过的一个象征世界。"(《文艺论集。批评与梦》)这个展览中的图像可以说都符合这个原则:它们都“来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通过精神的作用把现实升华为一个浪漫主义的象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