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苇: 金色笔记

2010. 11. 13-01. 13

北京公社很荣幸地宣布我们将在2010年11月13日至2011年1月13日举行艺术家梁远苇的个人作品展“金色笔记”。梁远苇出生于1977年,在新近崛起的艺术家中,她以极具个人特点的创作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关注。本次展览是梁远苇在北京公社的第一次个人作品展览。 《金色笔记》这个源自多丽丝·莱辛小说的展览标题,表明艺术家试图像莱辛一样通过貌似无序的每日笔记以女性的身份来反思其自身成长及与世界的关系。从表面上看,这次展出的作品还延续着梁远苇作品中一直贯穿着的花布图案,细腻繁复的笔触和显而易见的巨量劳作依然像她过去的作品一样撩动着观者的视觉神经;然而当我们注意到作品在展厅中的摆放方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开始发觉艺术家在她的创作中开始了更加具有自觉性的深入。事实上,对于梁远苇来说,绘画越来越意味着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收拢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在媒材的限度里和具体的实施中推进和呈现自己的思考。


这次展览包含两组大尺幅作品及艺术家为其创作的一系列小稿。在两组大尺幅绘画中,梁远苇以及相互参照和反差的方式在画布上展开了对光泽的微妙过渡与变化的研究,而对应的小稿则让我们能从体察到图案的感性细节。这次展出的大尺幅作品也是梁远苇迄今为止所作的最大尺寸绘画,艺术家对光的探索能够更加充分地得到展开,而巨大画面中充满细节的笔触变化似乎又在同时向我们传递着一种见微知著的意味。这一切的达成,汇聚着艺术家对绘画的激情以及对这种激情高度理性和充满技巧的驾驭。每一簇花朵,每一段不同的光泽都是艺术家对想象的理性实施。用莱辛小说中的一段话来描述这个过程或许颇为贴切:“她……低头看着那四本笔记,就像一位将军站在山顶上检阅他的部队在下面山谷中操练队列”。


梁远苇对画面的精心布局无疑给观者带来了非常具有美感的视觉呈现。这使她的作品受到认可,也同时招致过一些质疑。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图案执着而精细地描画有关。对于梁远苇来说,这些广泛使用的图案被附加的图像学含义以及“绘制图案”这个举动本身的言外之意,并没有对她的创作构成威胁。她的绘画不是对某种认识的阐释,而是这种认识本身。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入地工作,梁远苇试图将冗赘的意义逐渐清空,让图案还原到最单纯的状态中去,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对图案本身的深入描绘才让艺术家更有可能一步步接近真相。梁远苇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对形式的敏感力不是艺术家的天生缺陷,真正的艺术家对形式的使用都是有目的的。同样,她的工作也向我们表明,美绝不是到达真理的障碍,无论它在愉悦着我们或是让我们企图拒绝这种愉悦。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