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炎: 对应的非对应性

2018. 07. 05-08. 21

北京公社荣幸地宣布代理中国现当代重要艺术家王鲁炎,并于2018年7月5日开启他在北京公社的首次个人展览《对应的非对应性》,为观众呈现艺术家为本次北京公社首展所创作的全新系列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8月21日。


王鲁炎认为事物存在于关系之中,而关系无不呈现其对应性。人们所做出的每一个判断与抉择,都是在与事物形成对应性关系时做出的。然而那些盖棺定论且无可质疑的对应性关系,已无需人们对其进行判断与抉择。质疑是思想的基础而不是相信。王鲁炎试图以质疑性的艺术方式,对司空见惯不再导致人们思考的对应性现象提出疑问。比如人们在彼此“面对”的表象背后,是否隐藏着与其相悖的“背对”本质?人们彼此交流时欲要缩短的距离,是否才是交流不可或缺的需要?对应于目标的相反方向,是否才是行走者正在去往的目的地?


艺术家试图借助本次展览呈现对应性关系中的悖论,且作为问题的观察者而非回答者。质疑与困惑在其作品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质疑性的思想不是将无知变成已知,而是从一个困惑进入到另一个更加需要思考且更为深刻的困惑。困惑使思想保持鲜活,思想一旦不惑则意味着思想的终结,而思想一旦终结个体则会消亡,王鲁炎此次个展的作品即充满了困惑。


这次展览将展出王鲁炎近年来创作的有关“对应的非对应性”系列的近百件作品,这些作品均以不同的视角共同面对各种对应性关系中的悖论。艺术家通过使用报纸、乳胶、纸板、丙烯颜料、塑料盒、捡拾来的木盒等唾手可得的材料,呈现了从观念的产生到作品生成、从工作室实践到展览现场呈现的过程,艺术家在创作中以自我质疑、自我否定的方式使思想保持鲜活。王鲁炎认为,原有的方案总会因各种出乎意料的原因而有所改变。艺术家将过程性的草图视为“正式作品”,在创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视觉方式的逻辑思辨与论证,呈现了对草图艺术语言使用方法的探索。


对于王鲁炎而言,悖论中的判断是彼此否定的,其作品中的判断亦是通过质疑向其相反概念逆转的否定性判断,即面对即是背对,背对即是面对;左行即是右行,前行即是后行;他者即是自我,自我即是他者,其对应性关系令对于它的辨别无从判断。但若不判断,是否还会存在自我?如果判断总是错的,自我是否将难以确立?自我由一系列明确的意愿所实现,每一种意愿都是结论性的观念,因而自我如同作品一样也是某种结束了的形式。可是如果想使作品 — 即自我是“活”的,就不能让它终结于结束。而作品终将会以某种物理形式“死亡”,只有思想 — 艺术家不断赋予作品的观念才能使其保持鲜活。然而,欲使作品永不终结需要满足一个苛刻的前提,即作品中的疑问需要令艺术家无法回答,或者其回答将被必须做出的后一个回答所否定。王鲁炎的作品所具有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止的思想,是不可结束于某一判断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对王鲁炎而言,这是不可终极于结束的活的思想,也是艺术家将艺术作为思想工具的基本原由。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