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伦: SANLIANZMK

2024. 05. 18-06. 29

北京公社欣然呈现艺术家周轶伦在北京公社的第四次个 人项目“SANLIANZMK”, 展出艺术家近期创作的一系列 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展览名称取自艺术家创作中常 使用的建筑模板上印刷的意义不明的英文字母。这些文 字往往就没有什么指向意义,却在组合中达到字体排印 学(typography)上的美感。这类字母图案被大量运 用于日常消费品中,它们或是随机单词或是任意字母的 组合。艺术家作品中处处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图像,混乱 中映射出趋于同质的表面下的复杂机制和动态。看似散 漫古怪,周轶伦的作品试图重新审视自身和外部、秩序 和混乱、意义和行动、日常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昏暗的小路往前几步,门中透出温暖光线,从这里感觉 几乎是挤进了另一条挨着围墙的狭窄小路。临时的大厅 里错落地摆放着四间屋子,这些低矮的房间似乎都拥有 不受影响的视野能够看到俯瞰这些棚屋的舞台。这只是 个美好的假想。如果观众走进那间最大的一室一厅,会 发现没有窗户正对着舞台。但至少可以反过来说:列队 在舞台上那些古怪的雕塑好像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下面 的景象。


这些雕塑经常身体结构非常简单,有时是一眼能看穿的 三脚架或置物架,但总是好像歪歪扭扭,勉强支撑着庞 杂的颜色和质地。写实的水泥或石膏翻模面孔旁边,可 能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但带着墨镜假发的家伙总在人 群中格外显眼,这些面部比起身体的一部分更像是狂欢 节的面具。而他们互相之间沉默寡言。即使是与观众近 距离的接触,他们眼神——如果能感到他们有眼神的话 ——离散不给回应。缓慢穿梭于这些外表喧哗的雕塑之 间,比起舞台的热闹更多是帕特农神庙的屏息凝神。情 愿与艺术家一起疯妄,当他将这些简单甚至粗陋的支撑 结构称为对古典雕塑的模仿时。因为他并非出于一种无 序中对力与美的嘲讽,周轶伦只是想象卫城雕塑的身体 本身蜕化与进化中的样子。这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对他来 说这些形式离那些塑造文化和感知的寓言很远。正如此 次展出的作品标题以在文本中随机取用的方式,比起赋 予性格,那些打动人的字眼只是一种感觉的画面。


悬浮、溶解、内嵌,在周轶伦的绘画作品中,熟悉的宗 教圣像、现代名人以及最近新加入阵容的卡通人物,与 他们周围斑驳不明的背景常常形同陌路。对艺术家来说, 这些人物形象与叠加其上的几何或图案装饰都是在画面上试探空间的奇异。在极端的实验里,形象直接被掏空 了,奇怪的是他们好像还是可以依稀辨认。人物在他作 品中好像漫不经心地不断堆砌,不断堆砌至驱散了关心 时,唤起的是圣像破坏讨论中对于形象究竟何出其源 (referentials)的辛酸评论。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些 有形的图像只是眼睛最敏感的地方。这一点在刚进门时 就有所暗示,迎面画布上的蓝色圆形悄悄回应着那个突 出的窗户——那几乎是有欲望的视觉的象征。敏感的图 像以更加偶然的方式出现:颜料的滴流和喷溅、甚至是 收集来的木板或防水布上已有的标记。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