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 家园

2006. 04. 22-05. 26

张晓刚的里外系列呈现出一种社会主义风貌的新风格。自1992年始,张晓刚创作的一系列中国人脸肖像就表现出这种风格,如今这种风格在里外系列中呈现出更为高度的浓缩。也是在里外系列,张晓刚的作品中无人画面,全部用环境来表现。这些环境是画家最为熟悉的父母一辈的画面,也是在他的记忆中强烈留存的画面,不论何时都会与画家感受到的现在产生联系。由此,里外系列揭示出一种记忆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关系。继张晓刚的家庭系列之后,随着家族细胞的发展,它从过去的“肖像”扩展到“环境”这样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上来。“环境”,包含了“文化”与“社会”的概念,但画家再现的“社会”并不是现有的社会,而是在艺术家意识中所保留、再现、并坚持理应走入当下环境的“社会”。在张晓刚作品中恒定不变的,是手绘的旗杆、电线、电灯拉绳呈现出的纤细线条,这与之前大家庭系列的血缘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论“里边”(inside)还是“外边”(outside),这些风景都是存留于张晓刚记忆中的风景,是他所熟悉的父辈时代的风景。至今,它们仍强烈地存在于画家的记忆中,不断赋予画家灵感。张晓刚使用了温暖的色调来表现里边的风景,即家的一角,以此表明“家”在记忆中是一种温暖的需要。通过家庭温暖的角落,张晓刚表达出意识中理想家园应具备的特征,并将之置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以此传达他认为应当存在和保留的乌托邦。这次展览是从里向外的一次扩展,也是画家的一种发展,并特别强调了影像的力量。一般家庭都能拥有的电视机,使影像得以广泛传递。张晓刚通过截取电视上的电影画面,为众人呈现出熟悉的影像,如电影《英雄儿女》。这部电影是画家所熟知的,也是众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熟悉的,同时它也象征了温暖、坚定、积极向上的精神。由于这种精神曾经鲜活地存在过,由此明显地与当下的社会拉开了距离,这种距离是图像的、逻辑的、哲学的。画家也有意通过这种距离创造出新的全球性的视觉形式,那就是叙事性的内容和梦境般的形式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张晓刚的艺术理解为超现实主义,但并非指他的作品脱离现实。这种超现实是对已有现实的超越,是对现在充满欲望和个人主义的现实环境的超越。通过超越现实,画作也表现出一种挣脱感,它挣脱了现实性,表达出艺术家回到个人乌托邦的愿望。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