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展览

洪浩: 有光

2024. 12. 12-02. 08

北京公社欣然呈现洪浩个展“有光”,展览于2024年12月12日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一系列洪浩的最新创作《有光》,以及部分其他早期与近期的作品,呈现洪浩对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日常的对象与认知的方式,“边”、“界”与“一”的不断探索。


在洪浩最新的《有光》系列中,色彩明快、尺寸不一的方块让人感到轻松。这些看似随意的尺寸又添加了一种可读的游戏性,因为它们实则指向不同的工业生产纺织物——毛巾、毛衣、毛毯、地毯原本的大小。这其中的一些纺织物曾被艺术家日常使用过,抽象的形式隐含着多样而具体的用武之地。在有用与无用之间,《有光》系列中翻转着一连串感官的矛盾:坚硬与柔软、平滑与毛糙、反光与吸光。而这些矛盾来自一种超越常理的手法:艺术家使用了面对硬面材料时所采取的打磨与抛光,直到纺织物柔软脆弱的表面变得平整光滑甚至能反射出外部光源。


洪浩在创作中常常会征用看起来并不相干的巧术来扰乱形式与媒介原本的意愿。在《藏经》与《Catalog & Oahgnoh》系列中,他将自己的想象与篡改套上正统权威的典籍外壳;在《我的东西》与《负部》中,他用零距离内事无巨细的扫描仪来记录三维的物件;在《就势》系列中,他几乎像是抄经一般摹写生活中像是发票收据上那些无人问津的文字;在《物境》系列中,他在古代陶瓷碎片上用拓写当代的白话文短语。在这些令人局促的不对应关系中,洪浩的作品不断暗示着內在于看似既定的形式与媒介中人的观看、知觉与认识方式:让正统的更正统、让直接的更直接、让琐碎的更琐碎、让历史的更历史、让今天的更今天。


对于洪浩而言,形式一方面让认识成为可能,而另一方面,不同的形式意味着“差别性的认知方式”,划定了认识的边界:“自然中是没有这些线的,它是人为的结果,[…],它不具有本质的自性,是一种条件的结果,不是永恒不变的。”《有光》即关乎边界的“划”与“破”。在具体的纱线纹路中的工业生产与生命痕迹与看上去带有性格——或是象征性或是表现性的构图与笔触——的画面之间,是洪浩一个一个地填充凹陷、一遍一遍地磨平棱角的不断重复。像是顺着纺织物本身的阡陌来描摹,洪浩以“因缘就势”的方式修行般地“破界”和“超越”。从自身的纹理与质感到反射出的外部光影,《有光》系列展现了艺术家对于超越“差别性的认知形式”的“无差别”的不断追寻。

过往展览